一、 活动背景
幼儿对小动物有着天然的亲近感,饲养小动物是幼儿园常见的教育活动。在阳春三月我班40个孩子共带来了8只可爱的小鸡,小鸡的来园立刻引起了幼儿的兴趣,孩子们见到毛绒绒的小鸡特别兴奋,有的用手摸,有的用脸蛋亲,有的围着小鸡有说不完的话。我抓住契机,与孩子们商量为小鸡安家,从小纸箱到换成大纸箱,最后在幼儿园的后围墙边请后勤帮忙为小鸡做了一间木房子,用网围了个大院子做小鸡的家。在饲养小鸡的过程中,我们不断碰到问题,如饲养小鸡的第一个星期,星期六、星期日休息了两天后,周一来园发现有一只小鸡死了,引发了小鸡为什么死的讨论和小鸡周六、周日怎么办的思考,最后一致同意分组认养小鸡,并给自己小组的小鸡起了名字,然后周六、周日由小组的孩子把小鸡轮流带回家喂养。此时,孩子又碰到了喂养问题,他们问:小鸡喜欢吃什么呢?我要怎么喂呢?看到孩子急切的目光,我没有把答案直接告诉孩子,而是把问题又抛向了孩子,与他们开始了长达一个多月的研究探讨,让孩子们亲历探究中获得科学喂养小鸡的经验,促进孩子科学观察、动手实验、语言表达、合作学习、解决问题等各种能力的发展。
二、 活动总目标
1、通过猜想、实验,知道小鸡喜欢吃什么并掌握小鸡的喂养方法。
2、能看懂各种记录表,能用图画、符号记录猜想和实验观察的结果。
3、喜欢提问,在活动中学习思考问题,解决问题,具有初步解决问题的能力。
4、在活动中获得科学观察、科学思维、动手实验、语言表达、人际交往、数学表格统计等综合能力。
5、有兴趣积极投入科学观察实验活动。
6、在喂养小鸡中养成爱劳动、爱小鸡的情感。
三、活动安排表
序号
|
活动名称
|
活动目标
|
活动一
|
猜一猜小鸡喜欢吃什么
|
1、幼儿根据已有经验猜想小鸡喜欢吃什么,以小组讨论、记录的方式进行。
2、学习绘画记录的方法。
3、能大胆、声音响亮的交流。
|
活动二
|
制定小鸡喂养实验食谱
|
1、从蔬菜、水果、小虫、荤菜、主食、零食、水、饮料几方面归类整理猜想的小鸡喜欢的食物,有类的概念。
2、知道食谱,并学习制定小鸡喂养实验食谱。
|
活动三
|
如何喂养小鸡
|
1、轮流喂养,安排轮流喂养值日表。
2、学习准备小鸡食物的方法,知道如何喂养和观察小鸡吃食的方法。
3、认识喂养实验记录表,知道记录的方法。
|
活动四
|
喂养小鸡实验
|
1、幼儿按值日表及食谱准备食物喂养小鸡。
2、仔细观察小鸡吃食的情况并进行记录。
3、会用语言讲述自己的喂养过程及小鸡吃食的情景。
|
活动五
|
小鸡到底喜欢吃什么?
|
1、根据喂养记录能连贯讲述小鸡喜欢吃什么。
2、通过讨论得出小鸡喜欢吃什么的结论。
3、知道小鸡喂养的注意点:切碎食物、定时喂养等。
|
活动六
|
幼儿制定小鸡喂养食谱
|
1、根据已有经验制定小鸡食谱,用绘画的方式记录。
2、学习用比较的方法评议食谱,制定出一份完善的小鸡食谱。
|
四、 活动实施
活动一、猜一猜小鸡喜欢吃什么
活动目标:
1、幼儿根据已有经验猜想小鸡喜欢吃什么,以小组讨论、记录的方式进行。
2、学习绘画记录的方法。
3、能大胆、声音响亮的交流。
活动准备:
1、准备幼儿分组记录的纸和笔
2、教师的大记录表
活动过程:
1、我们饲养了8只小鸡,平时谁给小鸡喂食?一般什么时候喂?你喂过小鸡吗?你给它吃什么?它喜欢吃吗?从哪里看出它们喜欢吃呢?那你们想一想,小鸡除了吃这些东西,还喜欢吃什么呢?(幼儿小组讨论并进行记录)
2、展示每组幼儿的猜想,每组幼儿讲述猜想。
(反思:小鸡喜欢吃什么?这是一个成人看来最简单不过的问题。当我把这个问题抛给小朋友时,我没有请他们立即回答。而是让幼儿按认养小鸡的分组进行讨论与猜想,请幼儿把小鸡喜欢吃的东西用绘画的方式记录下来,老师到各组倾听幼儿的讨论,并帮助他们在所画食物旁注上文字。这样让每个幼儿都有发表自己想法的机会,而且给幼儿提供了合作学习的机会,增强了幼儿与幼儿、幼儿与老师之间的互动频率和质量。小组记录中幼儿合作的形式也是不一样的,有的组一人记录其他人讲,有的组轮流记录。在集体交流时,幼儿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平时了解的小动物的食性,讲出很多小鸡吃的东西。如:薯片、面包、馒头、草莓、肉圆等。本次活动,为进入“小鸡喜欢吃什么的研究”给幼儿以充分的时间、空间进行思考、讨论,为幼儿有目的的进行研究做准备,激发了幼儿持续探究的兴趣,也体现了以幼儿为主体的教育理念。)
小朋友在分组讨论、猜想、记录 八组小朋友的猜想、记录
活动二、制定小鸡喂养实验食谱
活动目标:
1、从蔬菜、水果、小虫、荤菜、主食、零食、水、饮料几方面归类整理猜想的小鸡喜欢的食物,有类的概念。
2、知道食谱,并学习制定小鸡喂养实验食谱。
活动准备:
1、观察幼儿食谱,了解食谱的基本知识
2、制定食谱的纸
活动过程:
1、根据活动一中幼儿的猜想记录从蔬菜、水果、小虫、荤菜、主食、零食、水、饮料几方面归类整理,有类的概念。(教师用大记录表归类记录)
2、如何才能知道小鸡是不是喜欢吃这些东西呢?(做喂养实验)
3、怎样来做呢?出示幼儿园幼儿食谱,引导幼儿观察:食谱上有日期、每餐安排的食物。你知道今天中午吃什么吗?老师已经知道了,读给你们听一听:白萝卜排骨汤、香菜抄莴苣、米饭。提问:安排了什么?蔬菜有什么?荤菜有什么?主食是什么?为什么安排3样?(多少正合适,既有营养又不浪费)那我们也来安排一下小鸡的食谱,把我们想到的东西安排给它吃。
4、出示小鸡喂养实验食谱表格,引导幼儿观察表格。一周有几天?(5天),我带来了数字来表示,教师出示大写的一、二、三、四、五,逐个贴在表格上;那一天什么时候要喂给小鸡吃呢?(早晨、中午、下午),按幼儿的回答贴上汉字。
5、与幼儿讨论小鸡喂养实验食谱,教师记录。教师读表格,并用手指示相应的格子,如星期一的早晨安排什么呢?(幼儿回答,教师记录)一周共安排15次,引导幼儿把猜想到的食物逐个安排到每天、每餐,提问指导顺序为星期一的早晨安排什么食物呢?幼儿说,教师记录,再把已安排的食物在猜想表格中用红笔记录一下,利于幼儿观察,不漏掉食物。周一、周二、周三幼儿说一个教师记一个,从周四开始让幼儿把一餐3样食物安排好,并让幼儿在猜想表格上用红笔做记号。
6、延伸思考:小鸡食谱制定好了,我们怎样喂它呢?我们小朋友的食谱制定好后由食堂的叔叔阿姨每天上街买菜,然后清洗、切菜、烧菜,最后送到各班,让小朋友吃。你们想一想,我们该怎样喂?谁来喂?食物从哪里来?
活动三、如何喂养小鸡
活动目标:
1、轮流喂养,安排轮流喂养值日表。
2、学习准备小鸡食物的方法,知道如何喂养和观察小鸡吃食的方法。
3、认识喂养实验记录表,知道记录的方法。
活动准备:
准备部分食物与工具如刀
活动过程:
1、小鸡的食谱制定好了,昨天老师布置了思考的任务,看谁想得好?
2、问题1:我们这么多小朋友,同时去喂小鸡行吗?那怎么办?(轮流负责),我们采用什么方法轮流?(以小组为单位),是负责一天,还是一餐?根据幼儿的回答做小组序号标记。
3、问题2:食物哪里来?每餐要准备多少呢?如周一的早晨是蚯蚓、毛毛虫、蜘蛛大概要多少?
3、如何喂?针对不同的食品分析(虫类、蔬菜、荤菜、主食、零食、水、饮料)(如切碎、烧熟、用盆子盛好等)
4怎样知道小鸡喜不喜欢吃?要仔细看小鸡是怎样吃的?你喂的东西吃完了吗?每天每餐做好记录。出示每天记录表,引导幼儿观察记录表,手表示动手做一做,下面画你喂的食物,旁边记录是不是喜欢,你们自己想一个记号。
3、 你们能认真的喂好小鸡吗?每组都记好你负责的时间了吗?在你负责的前一天晚上回家请爸爸妈妈和你们一起准备,然后带来。认真观察记录。老师相信你们一定能做个优秀的饲养员和科学家。
(反思:活动二、活动三的开展是教师引导幼儿设计探究实验、学习喂养方法的过程,在这个过程中,幼儿碰到了一系列需要解决的问题,如:幼儿想到了这么多食物,如何喂给小鸡吃?小鸡喂养食谱制定好了,全班40个孩子,谁来喂养?不同的食物,怎样喂?喂了以后,怎样才知道小鸡喜不喜欢吃?等等,在这个过程中,教师能引导幼儿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解决一个又一个难题。在制定小鸡喂养实验食谱时,运用幼儿园的营养食谱引发幼儿思考,如:你们一天吃几餐?一个星期有几天?,早晨、中午、下午各吃什么?然后再引导幼儿制订小鸡喂养实验食谱。对于中班的孩子,平时在数学活动中教他们学习这种既有横栏又有竖栏的表格,是有一定的难度的,但是在此次活动中,幼儿带着实验的需要学习时,幼儿在看幼儿园食谱、制定小鸡喂养食谱的过程中很快学会了看表格。在食谱的制定过程中,既有食物分类的知识,又有营养搭配的知识,幼儿在设计实验制定食谱中自然而然的掌握,让我感觉到这种基于幼儿需要的教学,教师教得轻松,幼儿学得愉快。虽然幼儿园的科学探究是初浅的,但在设计实验的过程中,教师能基于幼儿的能力尽可能让科学探究的方法更科学。如活动二中小鸡喂养食谱的制定,活动三中幼儿喂养记录表的制定等。)
活动四:分组喂养小鸡
活动目标:
1、幼儿按值日表及食谱准备食物喂养小鸡。
2、仔细观察小鸡吃食的情况并进行记录。
3、会用语言讲述自己的喂养过程及小鸡吃食的情景。
活动准备:
1、已制定小鸡喂养实验食谱
活动过程:
1、每天提醒幼儿按食谱准备食物。
2、定时组织幼儿(早晨来园后、午餐后散步时、下午点心后)喂养小鸡,并指导幼儿观察记录。
3、让喂养的幼儿说一说它的发现。
喂养小鸡实验观察记录
小朋友在做喂养小鸡实验
(反思:在分组喂养小鸡的一周中,小鸡成为幼儿关注的中心。喂养小鸡是幼儿最高兴的事,幼儿根据小鸡喂养表,早上、中午、下午小鸡吃什么,谁来喂养,每天轮到喂养的小朋友拿着指定的食物来喂小鸡,并叫着他们的名字。“大大快来吃。”、“花花,加油!”、“小小,来来来……”。在喂养的过程中,小鸡成了幼儿的好朋友。小鸡一听到了小朋友喂食的呼唤声,他们有的飞,有的跳,有的跑,纷纷争着来吃食物。在整个活动中,小朋友喂得开心,小鸡吃得更开心。在喂养的过程中,我注重“三个最”,即最大的观察(努力观察每位幼儿,适时提供帮助),最小的干预(教师不干预代替,突出幼儿为主体),最多的鼓励(肯定、鼓励幼儿的劳动与发现)。努力把握喂养实验中的主要观察点,让幼儿充分观察小鸡喜欢吃什么,不喜欢吃什么,并用记录的形式记录小鸡吃食的情况。孩子们在记录探究的过程、记录实验结果中学会有目的的观察、记录、收集相关信息,解决相关问题的方法和能力。除此以外,幼儿在喂养实验中,全班幼儿按轮流的方法人人参与喂养,喂养需要一个小组的分工合作,如星期一早上、中午、下午喂养的食物有青菜等许多样,由第一小组6名幼儿负责,在周五放学前,在老师的指导下幼儿根据自家的情况确定所带的食物,回家后请父母一起准备,在下周一带来喂给小鸡吃。这个过程需要幼儿有分工合作的能力和做事的责任心。第一次虽然老师打印了纸条,上面写清楚了需要准备的食物,但在周一早上还是有三位幼儿忘记了带来。围绕此事,我首先问清了情况,利用晨间谈话的时间与幼儿讨论:你的食物没带来小鸡没有吃怎么办?有的幼儿说:小鸡没有东西吃会饿;有的幼儿说:他不带来喂给小鸡吃,就不知道小鸡喜不喜欢吃?在第一次讨论后,后面几组幼儿都能很认真的准备,幼儿做事的责任心在不断增强。在幼儿喂养的过程中,幼儿与小鸡近距离接触,激发了幼儿亲近小动物、爱护小动物的情感。)
活动五:小鸡到底喜欢吃什么?
活动目标:
1、根据喂养记录能连贯讲述小鸡喜欢吃什么。
2、通过讨论得出小鸡喜欢吃什么的结论。
3、知道小鸡喂养的注意点:切碎食物、定时喂养等
活动准备:
幼儿喂养小鸡的记录表
活动过程:
1、上周小朋友做了喂养小鸡的实验,并做了记录,请每组小朋友把记录表贴在黑板上。
2、每组交流,教师在原来猜想的表格上记录幼儿的实验结果,为总结做准备。
3、引导幼儿观察总表,总结小鸡喜欢吃的食物,不喜欢吃的食物?
4、交流在喂养小鸡时要注意什么。
(反思:亲历小鸡的喂养过程,让每位幼儿在交流中有话可说,他们不仅能说出小鸡最喜欢吃什么,不喜欢吃什么,而且语言非常很丰富,能富有情感的讲述自己的发现。如:“我们的大大最喜欢我了,因为我的肉圆很香,它最喜欢吃。”“我们的花花吃起草莓来很快,它最能干!”“我们的小小一会儿吃韭菜,一会儿喝水,跑到东,跑到西,最可爱了!”“我喂它们时,我学母鸡咯咯一叫,小鸡马上跑过来,……”有的幼儿边说边扮演小鸡吃食的样子。我们可以发现,幼儿在喂养小鸡中的发现比我们预设的要多的多。)
活动六:幼儿制定小鸡喂养食谱
活动目标:
1、根据已有经验制定小鸡食谱,用绘画的方式记录。
2、学习用比较的方法评议食谱,制定出一份完善的小鸡食谱。
活动准备:
1、幼儿制定小鸡食谱的表格
活动过程:
1、出示上次喂养实验小鸡喜欢吃什么的汇总表,幼儿讲述小鸡喜欢吃的食物。
2、幼儿以小组为单位制定小鸡一周食谱
3、幼儿交流一周食谱
4、引导幼儿评议:哪个食谱最有营养、搭配好,吃了让小鸡长得快。
5、教师在幼儿评议的基础上制定一份喂养的食谱,让幼儿轮流喂养。
(反思:幼儿通过一系列活动,知道了小鸡到底喜欢吃什么,在实验食谱的基础上,对照记录表,让幼儿自己来制订正确食谱,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尝试。在小组制定食谱的基础上,引入评议的环节,引导幼儿分析、比较,在多个食谱中寻求更好的,让科学探究结果在生活中实际运用,这也是我们进行科学探究的实际意义。)
活动评析:
1、探究内容源自生活,具有贴近性。
《纲要》指出:“引导幼儿主动感知生命,亲近自然,激发其好奇心和求知欲”。热爱生命,喜爱小动物是孩子的天性。我园的孩子从小生活在城乡结合的乡镇上,浓郁的乡村风景让幼儿在田间、草丛中、树林间寻找生命的足迹,找蚂蚁、蚂蚱、蜗牛是小朋友乐此不疲的游戏,特别是有部分孩子家里父母还饲养着家禽、家畜。如何把幼儿喜欢的小动物从浅层次的喜欢玩逗引向探究的深入,“小鸡喜欢吃什么”系列活动进行了有效的探究。该活动来源于幼儿生活,既具有生活化、趣味化特点,活动过程操作性强、探究性强,深深地吸引了幼儿,激发了幼儿的探究欲望,调动了幼儿探究的主体性。在探究的过程中,幼儿人人参与。在基于解决“小鸡喜欢吃什么”的问题需求中,幼儿思维活跃,学习的积极性高。促进了幼儿科学观察、动手实验、语言表达、合作学习、解决问题等各种能力的发展。
2、探究过程循序渐进,具有系统性。
在“小鸡喜欢吃什么的”探究中,从提出问题开始,经历了我的猜想、制订小鸡喂养实验食谱、安排轮流喂养表、学习喂养方法、分组喂养小鸡、记录实验过程与结果、交流实验到得出小鸡喜欢吃什么的结论形成小鸡喂养食谱六个活动,每个活动前后相互关联,前一个活动是后一个活动的知识、经验、能力的准备,后一个活动是前一个活动的继续与深入。在探究系列活动中,给予幼儿充分思考的时间与空间,并根据每个活动的需要,有的采用集体教学,有的采用分组探究。在活动的展开中,幼儿在探究中碰到的问题不断得到解决,探究的能力在不断提高,探究的热情在不断提升。
3、探究目标多元发展,具有综合性。
在“小鸡喜欢吃什么”的探究中,教师在紧紧围绕“小鸡喜欢吃什么?”的知识点进行探究的同时,更注重幼儿探究能力、方法的获得和探究情感的提升,体现了探究目标的多元性和综合性。如在活动一中让幼儿独立猜想,培养幼儿独立思考的能力;在活动六中引导幼儿分析、比较每组幼儿制定的小鸡食谱形成更好的食谱,促进了幼儿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;又如在整个探究活动中大量的使用了记录表,有猜想记录表、小鸡喂养实验食谱、幼儿小组喂养记录表等,突出了记录本在科学实验中的重要性,使幼儿在使用中获得科学观察记录的能力。在分组喂养实验中幼儿不仅观察到小鸡喜欢吃什么,不喜欢吃什么,而且在准备食物、带食物来园、喂养小鸡的过程中培养了幼儿做事的责任心和爱劳动的品质,幼儿在与小鸡近距离的接触中,还培养幼儿爱护小鸡的情感。在整个探究活动中,幼儿在获得知识、能力的同时,幼儿科学探究的热情在不断提升,实事求是的态度在逐渐养成。
4、探究指导面向全体,具有全员性。
我园是一所“做中学”实验学校,在“做中学”实验班强调让每一个孩子亲历探究,因此“做中学”实验班是小班化教学,每班12个幼儿。而这个班有40个孩子,如何让每个孩子亲历探究的过程,两位教师在指导的过程中以“面向全体幼儿”为目标,公平的给予每一个幼儿参与探究的权利。在集体教学中,多采用分组讨论记录的方法,让每个幼儿有独立思考的机会,在交流环节,让每一组幼儿都有讲述自己观点的机会。特别是为了解决40个孩子不能同时进行喂养实验的困难,进行了分组轮流喂养的办法,分组轮流喂养历时一周十五次,教师在幼儿进行轮流喂养中进行了大量的指导工作,如每个小组如何分工合作,有的幼儿忘记带食物怎么办?每组喂养时幼儿的观察与记录等等。在该案例中剔除了教育急功近利的一面,体现了“以人为本”的真谛。
2008年12月获江苏省师陶杯论文二等奖